当前浏览器版本较低,部分功能响应较差。使用完整功能,请升级浏览器到最新版本或IE9以上。谢谢!

文化随谈:价值观成为员工自觉行为是一个管理过程(之一)——机制驱动

点击:    时间:2022-12-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并付诸行动,是需要一个长期培育与践行过程的,并非一日之功。企业的价值观落地也是如此,企业倡导的价值观要成为员工自觉行为,也要经历一个艰难的管理过程。
在现代社会,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一般都是很正向的,如果每位员工都能做到,企业的整体文化氛围一定会很棒,可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很多时候总是觉得“拳头打在棉花上——使不上劲”,总是“差那么点意思”、“不够完美”。原因是各方面的,天生的个体性格差异显然是存在的,后天的素质教育、成长环境、人生阅历也有差别,所以,每位员工对于企业提倡的价值观理解不一样很正常。比如“责任担当”,有些员工可能喜欢主动承担更多的事情,因为这样对自己来说多了更多的历练机会,可以积攒更多的阅历和经验,也为了更好的职场口碑;而有些人只是应付工作,草草完成交给的任务不至于被扣工资和被开除,心思都花在怎样偷懒不被发现上。毕竟,员工中“打工心态”不在少数,用老板和创业者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就有点超纲了,估计多数领导要失望。要求员工具备“责任担当”的价值观是没问题的,但不能完全靠个人的自觉和觉悟,而应该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管理者应该如何设置合理的管理机制,才能让绝大多数员工产生符合价值观和预期的行为呢?古代有个“立木为信”的典故。
故事:“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诚信尽失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承诺: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这个典故常常被引用来说明“诚信”,商鞅所用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用现代管理理论来说,就是设定目标,进行激励,最后兑现。要让全体员工践行企业期望的价值观,就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机制来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