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版本较低,部分功能响应较差。使用完整功能,请升级浏览器到最新版本或IE9以上。谢谢!

中国人的价值观

点击:    时间:2021-06-16

  价值观是一个深奥而有趣的话题。如果问,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什么?我们可能纵有千言万语,却一言难尽。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有二位教授历时十年,通过两个大样本研究,提炼出了包括“谐”、“仁”、“公”、“家”、“悦”、“达”、“新”的中国人7种基本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结构和轮廓,本文主要围绕七中价值观取向,浅谈一下中国人特有点价值观。
  对于价值观,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几个特征。
价值观的特征
  首先,价值观是人们内心所坚信的那些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是表达个人或社会志向的基本概念。这种价值概念一旦形成,就会起到与人的基本需要相同的作用,不仅会引发相应的社会行动,还会激发相应的情绪体验: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言行,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就会体验到积极情绪,不符合则会体验到消极情绪。
  其次,各种价值目标彼此相联,并基于不同的抽象和概括程度形成一个具有层级结构的内在表征体系,称为价值观系统。在这个层级结构中,纵向反映价值目标的抽象程度差异,横向则反映每个高阶价值目标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同一层级内部各价值目标之间的相容或冲突关系。
  第三,不同的价值目标按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排序越靠前的价值目标就越重要,权重也越大,并对其他价值目标具有支配作用,这些价值观构成人们的主导价值观。这种排序关系导致各种价值目标不是彼此独立,而是互倚或自比的,相互间存在竞争和冲突关系。
  价值观是文化的产物。虽然西方学者开发了多种价值观理论和工具,但东西方文化存在显著差异,用这些理论和工具讨论中国人的价值观问题,就意味着站在西方人的立场上看中国人,不免会扭曲或遗漏一些中国人生活中的核心概念和看待价值问题的独特方式。
中国人的七种基本价值取向
  会和谐(简称“谐”)。具体测量项目包括国家富强、世界和平、生态平衡、社会秩序。中国传统文化极度推崇和谐的概念。《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传统文化中大量的类似论述构成中国人追求大同社会的理念和主张。
  仁爱有信(简称“仁”)。具体测量项目包括诚信、善良、乐于助人、责任心。“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儒家典籍着力论述的“仁、义、礼、智、信”已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和中国人立世的基本原则。
  公平公正(简称“公”)。具体测量项目包括平等、知恩图报、公正、自律。公平公正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追求。如《论语•季氏》曰:“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等贵贱,均贫富”也是中国社会变革常用的政治纲领。另外,《论语•雍也》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即处理问题时不偏不倚、公平公正、恰如其分。
  家庭美满(简称“家”)。具体的测量项目包括家庭和睦、家人健康平安、孩子、爱情。家庭在中国人生命中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无论重大的传统节日,还是人们彼此之间的称谓,以及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伦理的大量阐述,无不彰显了这一特征。
  身心愉悦(简称“悦”)。具体的测量项目包括享受人生、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美、愉悦。《论语•学而》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篇三句即谓“说(同悦)”、“乐”、“不愠”,体现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是乐感文化,具体表现为中国人以现在为导向、对现世负责的人生观念,认为只有积极地生活,创造出更美好的人生,生命才有价值。
  显达有为(简称“达”)。具体测量项目包括社会地位、荣誉、权力、成就。《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曰:“大(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宋代李清照流传千古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些均论述反映了传统文化倡导人们建功立业、彰显价值。
  开拓创新(简称“新”)。具体测量项目包括敢于冒险、喜欢挑战、刺激、好奇心。《大学》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就是通过去除旧的、没有生命力的东西,从而实现发明与创造。并且,随着社会变革和技术发展,挑战、冒险、创业、创新等也成为时代所推崇的精神。
中国人的价值观结构
  首先7种价值取向可以被分为两类。结合每种价值取向的功能属性,并借鉴Schein组织文化定义中整合和适应的概念,我们给出了两类价值范畴的定义。第一类,包括谐、仁、公、家、悦,说明人们追求自我、人际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强调包容和整合,命名为“整合性价值观”。第二类,包括达和新,说明人们对人和事的积极进取,希望彰显个人价值或影响,命名为“适应性价值观”。
 

图1 中国人价值观的二分系统图示
  对整合性价值观、适应性价值观继续二分,谐、仁、公构成一类,家和悦构成一类,达和新则各自为一类,从而构成第二层的价值范畴。谐、仁、公所构成的价值范畴与达所代表的价值范畴均属于在社会层面或群体中呈现的价值;考虑到中国人的自我概念中包含了自己的家人在内,家和悦构成的价值范畴与新所代表的价值范畴均属于个体层面上呈现的价值。由此,我们把第二层的四类价值范畴分别命名为“属群整合”、“属己整合”、“属群适应”和“属己适应”。
  属群整合包括谐、仁、公,强调个体对社会或群体的付出或奉献的责任。属己整合包括家和悦,强调个体所承载的自身修养和家族繁衍的责任。属群适应即达包含的内容,如权力、荣誉、社会地位和成就等,是群体中社会比较时呈现的价值,社会比较也是人的基本内驱力。属群适应与属群整合均为群体性价值,前者强调从群体中凸现或获得比较优势,后者则强调对群体的给予或奉献。属己适应即新包含的内容,如冒险、挑战等依赖个体与环境积极互动实现的价值,更多的是指个体能力成长或新的体验。属己适应也与属己整合形成对比,前者强调个体的进取或适应,后者强调个体维持与生息。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随着历史长河流淌至今,“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欲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等等,都深远的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